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机构人士建议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持续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的防假打假机制等。
同时,“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方面,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多维度入手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有何深意?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这意味着2024年要加强和铸造稳定资本市场的“内功”,要在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内在运行的基础制度上进一步下功夫。
具体而言,李湛指出,可能会包括但不限于:一是更加注重投融资的动态平衡,在一、二级市场协同发展上进一步统筹,如IPO发行机制和再融资机制都将更加完善,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入口关,在资本市场投资端的改革行动方案有望尽快落地;二是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也要对上市公司的运行如财务等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加大并严格执行退出机制等。
三是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包括健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投资运作制度,大力培育长期稳定的投资力量等。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能有效应对外来冲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同时,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吸引长期资本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对创新驱动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
对于如何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章俊建议,除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审核、建立和完善严格的退市制度、及时清退经营资产质量下滑的上市公司,还应持续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如宏观层面灵活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微观层面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回购分红与股东积极增持。
同时,章俊提到,应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的防假打假机制。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对欺诈发行、虚假披露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还应不断加强资金流向监测与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构建多维度风险评估体系与有效的预警机制,提升资本市场韧性,对潜在金融风险早发现早防治。应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减少不同市场风险传递和共振的可能性,同时合理安排新增债券资金,强化预算约束,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此外,3月5日下午,围绕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和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在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时提到了三方面的建议。
贾文勤指出,首先,应发挥资本市场优势,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契合科技型企业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等特征。具体建议包括:一是让更多科技型企业了解和走进资本市场。二是让各类投资者进一步了解资本市场,畅通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路径。三是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大科技型企业上市的培育力度。
其次,应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振投资者信心。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必须持续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具体建议包括:上市公司应切实承担起提升自身投资价值的主体责任,要关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反应,建立内部机制深入地分析市值异常波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投资价值,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各级政府部门应共同担起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责任。
最后,应支持解决堵点和难点问题,共同营造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
如何引入中长期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各自的议案、提案中同样提及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内容,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和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丹联名提交的“关于提振港股A股资本市场”提案中,两位委员建议从三个环节持续深化A股资本市场改革,优化A股市场生态:一是持续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二是推动A股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并重发展;三是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
其中,在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方面,两位委员建议推动吸引主权财富投资基金。同时,对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拉长考核期限等手段进行激励和约束;对于居民,可以考虑采用税收优惠手段吸引居民投资A股。
贾文勤的议案则指出,制约中长期资金入市除“可见”的投资上限外,还存在多方面“隐性障碍”。
如“偿付能力指标约束险资参与权益市场,以长周期考核有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仍面临挑战,实践中年金基金混合运作不利于差异化投资等”。
对于如何消除中长期资金入市“隐性障碍”,贾文勤建议:一是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二是研究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并弱化指标对权益投资的约束。三是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3年以上的长期考核机制。四是多措并举提高养老金权益投资比例。五是鼓励公募基金主动优化服务。
另外,全国政协委员、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阎峰从海外主权基金通过加大股权投资促进市场稳定的经验出发,建议我国推动社保基金、中投公司、外汇局投资主体华安公司等投资主体采取更为积极的投资政策,加大公开市场股票投资比重,稳定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输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阎峰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日本政府养老基金等主权基金采取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在注重长线稳健回报同时维持超过50%的股权资产投资比例,其经验值得借鉴。
基于国际国内主权基金股权投资实践的对比、差异和实效,阎峰建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协同,推动社保基金、中投、华安系三大主权投资主体,适度提升股票资产比重,重点提升境内外具投资价值的核心蓝筹配置比重,一方面有效扩大长线机构投资者基础,防范市场大幅波动,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另一方面,通过参与IPO、配售增发、二级市场交易提升绩优股估值水平,为实体经济输血,并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实现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经营管理团队的约束、管控和激励,提升上市公司造血能力,实现反哺资本市场,形成融资投资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